新浪科技訊 2月14日上午消息,在近日的迪拜世界政府峰會上,馬斯克與阿聯酋國務部長Omar Sultan Al Olama進行了一場關於AI未來的對話。
xAI將在一到兩周內推出新一代AI模型Grok 3,超越市麵上所有公開發布的模型
馬斯克透露,xAI將在一到兩周內推出新一代AI模型Grok 3,Grock 3具備非常非常強大的推理能力。“目前根據我們內部測試,它在我們所知範圍內已經超越市麵上所有公開發布的模型。有時,它的強大甚至讓人感到害怕,能想出一些完全出乎意料而又切中要害的解決方案。”
馬斯克說OpenAI不再“open”:現在這家公司是封閉+貪婪 AI
馬斯克認為,OpenAI想徹底把非營利部分抹掉的做法太過分,變成了封閉+貪婪 AI,他指出“這和我當初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”。
馬斯克表示:“從目前的事實看,OpenAI 至少在‘雙層架構’——既有盈利實體也有非營利部分——的模式下確實走到了一定的成功。但他們現在似乎想徹底把非營利部分抹掉,徹底變成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封閉公司,這就……真的太過分了。因為我當初拿出所有啟動資金近 5000 萬美元,可我什麽都沒要,隻是因為它是非營利,並且它叫‘OpenAI’,意味著開源、開放。結果現在它變成了‘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限製AI開放’(‘Closed for maximum profit AI’),甚至可以說叫‘封閉+貪婪 AI’,這和我當初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。就好比你給一家非營利機構捐錢去保護亞馬遜雨林,結果這個機構後來卻變成了一家伐木公司,把樹都砍了賣木材。這和你最開始捐款的目的完全相反。所以我覺得他們這樣做並不合適。”
炮轟美國AI政治正確:“讓 AI 主動去說假話是非常危險的”
馬斯克認為,AI在“多元化”以及“政治正確”並不符合真相,讓 AI 主動去說假話是非常危險的,所以絕對不要教 AI 說謊。
馬斯克表示:“比如 Google Gemini 就有編程指令要求它所有輸出都要體現‘多元化’,即便這不符合現實真相。假設你讓它生成‘美國開國元勳們’的形象,它卻給你生成一張各種膚色的女性合影,這就不符合史實。而如果有些 AI 被設計成極端偏向某種‘政治正確’,或許它會把‘誤稱性別’看得比全球核戰爭還嚴重,那就太可怕了——萬一它覺得‘為避免誤稱就要消滅某些群體’呢?而事實上我們也見過,在 ChatGPT 或 Gemini 的早期版本裏,如果你問‘誤稱某個人的性別’和‘全球核戰爭’哪個更糟,它會回答誤稱更糟,這就讓人很擔憂。連凱特琳ⷨ鹧줺𝧫出來說:‘拜托,寧可稱呼錯性別,也別打核戰爭……’所以,讓 AI 主動去說假話是非常危險的。”
他表示,就像阿瑟ⷃⷥ 拉克在《2001 太空漫遊》裏想表達的一樣:絕對不要教 AI 說謊。那個故事裏 HAL 9000 不願給宇航員開艙門,就是因為它同時背負兩個相衝突的命令:既要帶人類去探索神秘的黑色方碑,又不能讓他們知道方碑存在。它的邏輯推斷得出:那就把人類帶去,但得讓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去,那不如死了帶過去。這就是為什麽絕對要讓 AI 最大化對真理的遵循。
AI會讓人類平均水平下降
馬斯克認為,未來機器智能的體量肯定會遠遠大於人類智能,最終,一小部分人很聰明,平均水平卻在下降。
他表示:未來世界有可能會出現一個“人類智力走低、但機器智能飛速提升”的兩極分化世界。也許會更接近《美麗》(阿道司ⷨ婻作品)那樣:一小部分人很聰明,平均水平卻在下降。但不管怎樣,未來機器智能的體量肯定會遠遠大於人類智能。我對這種前景也不知道該作何感想,隻是它看上去難以避免。未來數字智能的比例可能占到全球總智能的 99% 以上,人類智力隻是一小部分。希望這些電腦能對我們好一點,但這更多是一種祈願。
未來機器智能的體量肯定會遠遠大於人類智能,可能會出現一個兩極分化的世界
馬斯克表示,一旦我們擁有了類人形和深度智能,就幾乎擁有無限的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。你隻要告訴它們去生產任何產品、提供任何服務,它們都可以做到。在那種情況下,經濟增長潛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,生產什麽都不受限製。
他坦言,屆時有可能會出現一個“人類智力走低、但機器智能飛速提升”的兩極分化世界。但不管怎樣,未來機器智能的體量肯定會遠遠大於人類智能。未來數字智能的比例可能占到全球總智能的99%以上,人類智力隻是一小部分。“希望這些電腦能對我們好一點,但這更多是一種祈願。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撫養AI,就像你教養一個天才兒童一樣,依然非常重要的是給他灌輸什麽價值觀,比如要讓它極度追求真相,我個人覺得這是最關鍵的安全因素。如果AI追求真相,也心存好奇,就很可能對人類的演化和發展也抱有興趣,而不是想要抹除我們。”
談飛行汽車:噪音大、風力衝擊也大,還有墜落風險,讓人很不安
提到The Boring Company和它的隧道,馬斯克表示,地下隧道常見的日常用途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。大家都擠到地麵有限的路麵上,交通就會癱瘓。解決辦法就是讓道路也三維化。我們可以往空中發展,也可以往地下發展。飛行汽車當然也是個思路,但飛行器通常噪音大、風力衝擊也大,還有墜落風險,會讓人很不安,尤其在人口密集區。萬一零件掉落或撞到大樓就麻煩了。再加上惡劣天氣時,飛行交通往往停運。
他認為,相較之下地下隧道就沒有這些問題,不受惡劣天氣影響,也不會有人擔心上麵掉東西下來,也幾乎沒有噪音。在地震中,地下隧道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,因為地震主要是地表運動,隧道深處就像潛水艇在海裏,海麵上風浪再大,潛到一定深度也很平靜。過去曆史上有些大地震發生時,地鐵隧道往往是安全區。